0%

A cheatsheet for some common operations I may need to ask Google again and again…

Pytorch

Select rows based on conditions of column values

Basic idea is to use conditions to find all true index, and select the row/column based on index

For example, return rows whose column 1 value is exactly 2:

1
a[:,a[:, 0] == 2]

Another example is (selct rows whose column values are all larger than 0)

1
a[(a > 0).all(1)]

2021年的总结

2021年又是在疫情中度过的一年。因为疫情,自己的大部分生活锁死在了宿舍。即便这样,2021也是我人生最“动荡”的一年。我就好像是一片充满补丁仍昂扬要追求大海的帆船,即便是狂风暴雨,但终究还是过完了这一年:虽然过去的旅程其实只是被风暴推着走的。

2021年是没有成果的一年:paper基本没有进展、学习上也没有学到什么新鲜有意思的东西、即便结婚却时常还是有孤独感。

不过也是很幸运的一年。其实不止是2021,感觉自己一直是比较幸运的人。爸妈给的脑子、大学碰到的同学、913的小伙伴、来美国后的labmate和特别友好的两位导师。我真的挺庆幸自己能活在他们的庇护下,一直都不需要为了生活和琐碎的人际关系发愁。

风格好像有点太阴沉了,积极点说吧!2021年我做到了这些:

  •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EDA/VLSI design/VLSI testing 半懂哥,基本上芯片是怎么从RTL到chip的也可以大概跟别人解释清楚啦
  • 再次成为幸运小子,两位导师对我都很好~(damn 好像不是我做到的哈哈哈 实在没什么写的了 还是写下来吧
  • 基本上完全适应美国的生活啦,甚至资本主义的羊毛都要被我薅秃了哈哈哈哈哈
  • 大概率拿到了apple的intern offer啦(其实本来没想申intern的。。就是老板让我去试试fellowship。。然后apple的人可能觉得我不够格但是research interest又挺适合他们intern需求的。。于是就。。。(upd,apple最后还真把fellowship给我了,邮件里对我方向的鼓励、presentation的认可也是很感动啊,一下子就有点报君黄金台上意的努力冲动了。)
  • 虽然paper没进展,但是两个proj都是有条不紊的继续着,好像暂时也没有排斥research 或者 不喜欢自己目前proj的想法,挺好的嘿嘿

然后是今年的计划(雄心勃勃

  • 两个proj第一学期都给我做完!然后第二学期再投一篇!You have to push yourself!不仅为自己,也要为两位这么nice的导师。OK?
  • 有时间就学着剪视频(哈哈哈每年愿望清单都有你)。It is always not a bad thing.
  • 好像没啥了额。。就祝你每天开心、不用压力太大,你已经很棒啦!

盗月社

看盗月社的时候,总会有种暖意。之前不知道为什么,后面明白了:是因为他们本身是温暖的、或者说,他们的视频、故事都是积极阳光的、他们就像太阳一样,会主动温暖身边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视频里人们也永远是那么热情友好吧。

是呀,我们也应该做一个这样温暖的人吧。人生其实也只有几十年,赚钱意义不是很大、改变造福世界又不太可能、做一个温暖的人,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被阳光滋润着似乎是个挺靠谱的人生选择。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激、永远乐观积极,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而不是阴沉。希望我可以吧~

不过说起来,我其实不知道盗月社的大家是怎么能一直保持阳光的。也许他们背后也会脆弱也需要别人的温暖吧?反正我是这样的。虽然很早就明白人生注定是只属于自己的孤独的旅程,但是总是有很多时刻,我还是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

遗憾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你选择做一个随风飘流的小船儿时,你注定就会有遗憾。

回顾我的二十四年,遗憾其实还不少。譬如小时候喜欢围棋却没有学习资源没有老师,只能自己靠着对“围”的理解瞎捣鼓;譬如小学自己模仿qq三国画了几十张地图,还设计了完善的装备 剧情 战斗系统 (虽然所有玩法都是基于掷骰子的随机性哈哈哈),但是大学却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勇气?)去找游戏方面的工作,曾经的那些地图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再比如小时候挺喜欢画画,曾经对着书上的风景画照着画,被美术老师以“你这肯定是贴着画直接抄的”为理由给了不及格,委屈的哭的要死,也顺带扼杀了我的美术乐趣;在比如大学唯一报名的辩论队,最后还是怂了没去面试。。。

大部分的遗憾其实还是源自自己的短视和懦弱、短视可能受家庭环境教育影响、但是懦弱纯粹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我看着白鹿原里的白孝文如此“触目惊心”、看明朝那些事那么振聋发聩了。所以我很喜欢那句自己说了七年的那句话:follow your heart。

那么就以这段话作为结尾、也作为对新年的希冀吧!不论要做什么决定,不用担心后果、不用考虑其他有的没得影响,只要记得:

唯愿此心无怨尤

Preliminaries

Geometric deep learning means the deep learning especially for geometric objects, such as graphs and point clouds. Recently, their applications in VLSI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on and important for several reasons (from my naive perspectives):

  1. most study objects in VLSI are natually geometcal. e.g. netlist -> graph, layout pins -> point cloud, …
  2. there exist many heuristical algorithms in VLSI domain, whcih provides a vision for DL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m
  3. We have enough data in the industry, now-adays, the data scale is in a billion level.

This artical is a summray of all related papers I read.

GNN-RE: Graph Neural Networks for Reverse Engineering of Gate-Level Netlists

Task

  1. identify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modules or sub-circuits implemented in netlists (still node-classification)
  2. classify the sub-circuits based on their functionalities. (still node-classification, not a graph-classification, but use the node labeling results to vote for the graph labeling)

The two steps are in the flow of reverse engineering

reverse engineering is to obatin the circuit information (netlist, sub-circuit functions …) from the sold IC chip.

Methods

  1. Netlist -> undirected graph.

  2. Feature vectors (for each node):

    1. connectivity to PIs/POs
    2. Fan-in/fan-out degree
    3. gate’s + neighboring (2-hops) functionality (# of AND = 3, # of ORs = 2 (depth) … and so on)
    4. binary value: is sequential or combinational
    5. binary value: whether a gate is controlled by a KeyInput or not

    I doubt these feature vectors may represent the original netlist with some potential bias information. That is, two different netlists may generate the same graph with same feature vectors. (Especially their type c features)

  3. graph sampling (a large netlist graph to many sub-graphs): GraphSAINT, random walk sampler (RWS).

    1. Basic idea, select $r$ roots (randomly), and start from these roots, randomly walk $w$ steps and sample these nodes.
  4. Models: after experiments, RWS sampling + GAT is used

Result

  • Hidden dim : 256 > 128,512
  • depth: 2 > 1,4
  • # of GNN layers? (it seems that they use depth as the neighborhood depth per layer…)
  • GAT > GraphSAGE, GAAN… (they use GraphSAGE to determine the beset arguments, like depth, dim, but finally select a different model without changing these arguments??)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given a certain design type, (like adder-mul,mix, results of two adders are fed into a multiplexer), generate a series of such designs, (by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adders/multiplexers), see the nod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So the experiment for industrial design and even not for a general design.

Graph Learning-Based Arithmetic Block Identification

Done by my friend :)

Task

Arithmetic Block Identification: input-flatenned netlist graph; output-arithmatic block (the same with last paper)

flattened gate-level netlist, where only primitive gates are instanced, while the design hierarchy is unknown.

Method

ABGNN

  1. Bidirectional: consider both message flow from predecessors(fanin) and successfulsors(fanout).
  2. Asynchronous: At each step $d$ (or so-called depth of GNN), starting from those nodes whose distance is $k-d$ with the nodes (k is the total depth) and propagate through the signal direction.
  3. input features: gate type
  4. Output: predicts the input wires and the output wires of arithmetic blocks.

Input-output matching

we obtain an input set and an output set (by ABGNN), and we need to find the matching, i.e., a mapping from input set to output set. (formulate as a maximum flow problem)

Other techniques

  • Two seperate models to predict input and output. (A node can be both input and output for different arithmatic blocks)
  • Data imbalance (two many non-input and non-output)
    • oversampling (data-level)
    • Cost sensitive learning: new cost -> $C’{ij} = p(j|x)C{ij}$, the cost the cost for predicting x as class j when the actual class is i
    • penalty weight for two losses

It is intresting to see that the task i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where the first one is translated as a DL task while the second one is solved by some traditional beautiful algorithm.

Results

Just list some interesting parts:

  • GraphSAGE is better than others, which aligns with my belief
  • asynchronous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a normal model, interesting to see why?

A graph placement methodology for fast chip design

A very famous but also controversial paper by Google

Task: floorplanning

placing netlists onto chip canvases (two-dimensional grids) so that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example, power consumption, timing, area and wirelength) are optimized, while adhering to hard constraints on density and routing congestion.

Basic Idea

Use GNN to obtain graph embedding, which is used to 1) generate next step instruction (as the encoder of the RL network) 2) predict the reward.

For the RL module, each action corresponds to selecting a macro and place it in the grid. Here, the macro order is determined heuristically.

Edge-GNN

  • node feature: node type, width, height, x and y coordinates, and its connectivity to other nodes
  • $e_{ij} = fc_e(v_i|v_j)$
  • $v_i = mean_{j\in N(v_i)}(e_{ij})$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much better than GCN (how about bidirectional GCN?)

Assign values to pytorch tensor

Everytime when I try to initialize a pytorch tensor, I would like to use torch.zeros:

1
sum_each_bbox = torch.zeros(len(bbox),len(bbox[0]))

But when I try to assign interger value to the tensor, like:

1
2
3
sum_each_bbox[i,j] = sum(bbox[i][j])
print(sum_each_bbox[i,j] )
print(bbox[i][j])

The value will be different:

1
2
tensor(16906704.)
16906703

Instead, we should specify the data type to make it assigned correctly.

1
sum_each_bbox = torch.zeros(len(bbox),len(bbox[0]),dtype=torch.int64)

In python, we sometimes need to define an empty 2-D list to store something, i.e., tensors for different sizes at different grid point in the 2-D list.

Using Google, you may initialize the list in this way:

1
a = [0*dim_0]*dim_1

In this way, the reference of the second dim is the same, when you change a[0][1], a[0][0] will also be changed. (if a stores tensors)

The correct way is:

1
2
3
4
for i in range(dim_0):
a.append([])
for j in range(dim_1):
a[i].append([])

hey neway,现在是2021年的九月,我来CMU的第一个月。虽然很久没有写随笔,但是心里一直是有打草稿挂住你的哈哈,请见谅我的懒惰和不负责。

记录一些从上次随笔到现在我人生的一些容易忘记的进程吧

  • 在UIUC,UT Austin,CMU中我选择了CMU,最主要的原因还是CMU的reputation可能更能帮助我当一名老师吧
  • 在八月份和香港还有香港的伙伴告别了,可能是高武的离世,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我爱的和爱我的这些人能够平平安安,过的幸福快乐就好。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别人面前因为离别而哭
  • 在探索自己的路上开始注意身边人的重要。越发越想做一个温暖、感恩、发出阳光的人。
  • 开始刷起了很多探店、美食视频。。。并成为了自己想做一个up主的motivation

感谢

我本来想回顾一下自己在香港的七年,不过后面理了一遍自己波澜不惊的小半段人生,发现比起把笔墨用在我自己,还不如记录一下幸运的我碰到的那么多需要感激的人和事。

按照时间顺序的话,我首先应当感谢宋庆龄基金会的两位老师。我谢谢老师们对我的知遇之恩,谢谢他们始终相信我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谢谢他们在我愁云密闭的时候给了我一束阳光。

然后是需要谢谢组妈组爸,和所有在我初入香港时帮助我的同学。从ocamp带我们熟悉学校香港,到后面的带我们去办身份证,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直到来到匹兹堡,我才明白完全没有同伴来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是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试错。原来之前的顺利不是因为自己独立能力多么多么强,只是因为有你们帮助,仅此而已。

接着是感谢琦腿、凯灿、博一,宋庆龄基金会认识的同学,以及所有在大学时候曾经一起恰同学少年的伙伴们。正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才显得没那么枯燥冷淡。在感谢一次博一吧,谢谢大学期间每次借钱借作业都毫不犹豫,谢谢让我知道世上真的会有永远不会生气永远温暖温柔的人。

再然后是带我入坑并且给了我很多科研指导的Beibei,lingming老师,yibo老师,和宇哲。因为老师们的手把手教学(真的是问题方法都摆在这的手把手教学。。手动捂脸🤦‍♂️),过去的三年是我很充实的三年,也是获得自我成就感的三年。看着beibei lingming从当年的AP变成现在炙手可热的领域巨星,只有两个想法:1。respect(刘邦) 2。 俺也想(项羽🐶)。

还要感谢荣哥和叶辉,虽然只做了大概半年的室友,但是我已经完全感受到了你们的善良、温柔、和对我的包容。

接着是913的伙伴们。谢谢你们再我难过时倾听我的心声、谢谢你们无条件的接纳包容我的无礼幼稚、谢谢你们所有人的善良友好和温暖。如果我是世界规则的制造者,我多希望我可以一辈子呆在913。

然后再谢谢一些帮助过我的香港人。比如文林堂的永远热情友好的舍友们。比如捡到我钱包交到警局的某位好心路人。比如我丢了钱包帮我找帮我问的小巴司机大伯。比如所有在我问路时热情指路的爷爷奶奶们。因为有你们,我对香港永远是爱意多过恨意,因为你们,香港才会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最后我还想感谢这七年里某些时间段的自己。比如准备宋庆龄基金会面试的自己、比如沉浸科研熬夜改paper的自己、比如思考人生怎么变得更幸福的自己。

画面

除去感谢当时的人和事,另外一个值得我提笔留念的应该是一些还记得的画面。就当是文字化的备份。

我还记得初到文林堂,把新生扒光(只剩内裤)倒水问问题的狂野,也是那天我多了neway这个名字。关于文林堂的画面还有很多,再比如一起练舞的那个大厅、两位local室友的友善、文林自带的小柜台、吃了很多次的印尼捞面、去教堂周会抄的山路小道,等等。虽然嘴上说着分到文林堂很倒霉,但是现在想来,他们的友好热情、工友的勤劳善良,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我的幸运。

还记得在lab赶due的那些夜晚,基本上每次回去都有月亮作伴。所以后来读到苏轼的“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才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印象最深的还是3100 和小灰灰、鹏神、凯灿、书赫的proj,虽然整个大学基本是以废物的状态度过的,但是那几天拼搏的感觉真好哪。

还记得CCMSA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那次露营的那片星空。

还记得自己从几个相声里面偷些梗结合起来,自己亲自说的一次相声。

还记得通关了N次的三国志真三国无双系列。。。丞相没做到的我倒是帮他实现很多次了。。。

Shell

1
2
3
4
pwd =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COMMAND > FILE: execute COMMAND and the output rewrites the FILE
COMMAND >> FILE: execute COMMAND and the output concates the FILE
LCOMMAND | RCOMMAND: (pipe) use the output of left command as the input of right command

Shell script

‘’ and “”

1
2
3
4
5
foo=bar
echo "$foo"
# prints bar
echo '$foo'
# prints $foo

$

  • $1 to $9 - Arguments to the script. $1 is the first argument and so on.
  • $@ - All the arguments
  • $? - Return code of the previous command
  • !! - Entire last command, including arguments. A common pattern is to execute a command only for it to fail due to missing permissions; you can quickly re-execute the command with sudo by doing sudo !!
  • $_ - Last argument from the last command. If you are in an interactive shell, you can also quickly get this value by typing Esc followed by .

exampl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in/bash

echo "Starting program at $(date)" # date is a command

echo "Running program $0 with $# arguments with pid $$"

for file in "$@"; do
grep foobar "$file" > /dev/null 2> /dev/null
# When pattern is not found, grep has exit status 1
# We redirect STDOUT and STDERR to a null register since we do not care about them
if [[ $? -ne 0 ]]; then
echo "File $file does not have any foobar, adding one"
echo "# foobar" >> "$file"
fi
done

{}

1
2
mv *{.py,.sh} folder
# Will move all *.py and *.sh files

<(CMD): save the output in a temporary file, and return the file name

1
2
# Show differences between files in foo and bar
diff <(ls foo) <(ls bar)

#! shebang

used to select the interpreter of the code (if python script, then the interpreter should be python)

  • #!/usr/bin/env python3 – Execute with a Python interpreter, using the env program search path to find it
  • #!/bin/bash – Execute the file using the Bash shell

find

1
2
3
4
# Delete all files with .tmp extension
find . -name '*.tmp' -exec rm {} \;
# Find all PNG files and convert them to JPG
find . -name '*.png' -exec convert {} {}.jpg \;

Others

  • sed : a command that edits file without opening it
  • tmux : terminal multiplexer

Git

侯恂是个不出名的人,级别也低,但很擅长看人,是骡子是马,都不用拉出来,看一眼就明白。 当他第一次看到袁崇焕的时候,就认定此人非同寻常,必可大用。这一点,袁崇焕自己都未必知道。

其实真的很好奇,古代这种聊半天就觉得他很牛逼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想它一定是一名出色的HR。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

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 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此乃大将之风也!

而在遍览史书十余载后,我信了,至少信一样东西——天道。 自然界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恒的规律,春天成长,冬天凋谢,周而复始。 人世间也一样,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规则恒久不变,是为天道。 在史书中无数的尸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后,我看到了它,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无论兴衰更替,无论岁月流逝。 它告诉我,在这个污秽、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道有常,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恒久不变。

Emmm 我不信。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或许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必须适应,必须放弃原则,背离良知,和光同尘,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抱负、多么光辉的理想,都终将被湮灭。 袁崇焕是不知道和光同尘的,由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不上道的人,他有才能、有抱负、有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彰显自己的个性,如此而已。 那天,袁崇焕走出牢房,前往刑场,沿途民众围观,骂声不绝。 他最后一次看着这个他曾为之奉献一切的国家,以及那些他用生命护卫,却谩骂指责他的平民。 倾尽心力,呕心沥血,只换来了这个结果。 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袁崇焕,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应该很绝望、很失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冤屈才能被洗刷,他的抱负才能被了解,或许永远也没有那一天,他的全部努力,最终也许只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然而,就在行刑台上,他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是一个被误解、被冤枉、且即将被千刀万剐的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的诗句。 所以我知道了,在那一刻,他没有绝望、没有失落、没有委屈,在他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坚持。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袁崇焕的一生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在我看来,他这一生,至少做到了一件事,一件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事——坚持。 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京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逮捕入狱的将领,背负冤屈死去的囚犯。 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 或许不能改变什么,或许并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或许所作所为并无意义,但他依然坚定地、毫无退缩地坚持下来。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

袁崇焕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件事

  1. 倘若你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明确知道不会后湖,不要理会旁人的指点,就像言官一样,不管你怎么样旁人都会唠叨几句的。
  2. 在一切证据一切后果都水落石出之前,不要轻易对任何事物下评价。这点在现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尤为重要。
  3. 做张居正还是好过做袁崇焕和海瑞的。

其实二级人物袁崇焕和一级人物孙承宗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他有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战斗能力,只差一样东西——战略眼光。 他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随便杀总兵,为什么不能把皇太极放进来打,为什么自己会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战略眼光。这是帅才和将才的差别啊!

解决魏忠贤后,崇祯认为,除恶务尽,矫枉必须过正,干人必须彻底,所以开始拉清单、整阉党,但凡跟魏忠贤有关系的、拍马屁的、站过队的,统统滚他娘的。 这是一个极其不地道的举动,大家到朝廷来,无非是混,谁当朝就跟谁混,说几句好话,服软低头,也就是混碗饭吃,像杨涟那样的英雄人物,我们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起码在精神上支持他,现在反攻倒算,打工一族,何苦呢? 但崇祯同志偏要把事做绝,砸掉打工仔的饭碗,那就没办法了,大家都往死里整,当年你说我是阉党,整顿我,没事,过两年我上来,不玩死你不算好汉。

当年曹操打赢官渡,把手下给袁绍写的信全部烧掉,高下立判啊。作为领导,恩施并重,避免矫枉过正真很重要。

崇祯遇上的,叫做灾荒。 翻开史书,你会不禁感叹,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 崇祯元年(1628),陕西旱灾。崇祯二年(1629),陕西旱灾。崇祯三年(1630),陕西旱灾。 崇祯四年(1631),陕西旱灾…… 灾荒之后,没有粮食吃,就是饥荒。 没有粮食吃,就吃人。 对受灾的人而言,吃人,并非童话。

崇祯七年(1634)初,皇太极率军进攻大同。 崇祯是个很苦的孩子,上任时年纪轻轻,小心翼翼地装了两年孙子,干掉了死太监,才算正式掌权。掌权之后,手下那帮大臣又斗来斗去,好不容易干了几件事(比如裁掉驿站),又干出来个李自成。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辙。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很勤奋,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天天上朝,自己和老婆都穿旧衣服,也不好色(没有时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享受权利,尽承担义务。这样的皇帝,给谁谁都不干。

可怜的眉笔皇帝。。。

但凡某个朝代,到了最后时刻,战斗力都相当之差,但明朝似乎是个例外,几十年前,几万人就能把十几万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几十年后,虽说差点儿,但还算凑合。

万历三大征确实也损耗了元气。哎。

卢象曾在给朝廷的奏章中表述了对一些言官的不满。他认为这些文臣言官,根本不管将士们的死活,有一点不足便横加指责。他在给舅舅的私信中更是苦闷万分:“我一个人讨贼平叛,保家卫国,九死一生。没有得心应手的人来帮扶我也就算了,可是每天都有那么多闲得没事儿干的人,对我说三道四。不是含沙射影,就是指桑骂槐,每天都盼着我死。要不是当今皇上心明眼亮,明察贤奸,对我比较信任,外甥我可能早就死在各种刑具之下了。”

明朝的言官制度的弊端哪!(现在的民主不也这样吗

和曾国藩的湘军一样,卢象昇的天雄军,大都是有关系的,同乡、同学、兄弟、父子,反正大家都是熟人,随便死个人,就能愤怒一堆人,很有战斗力。 但这种关系队伍,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冲锋的时候,一个人冲,就会有很多人跟着冲,但逃跑的时候,有一个人跑,大家也会一起跑。 比如曾国藩同志,有次开战,就遇到这种事,站在后面督战,还画了条线,说越过此线斩,结果开打不久,就有人跑路,且一跑全跑,绕着线跑,追都没追上,气得投了河。 卢象昇没有这个困惑,因为每次开战,他都站在最前面。 事实上,卢先生被称为卢阎王,不是因为他很能练兵,而是因为他很能杀人——亲手杀人。

好狠

按史料的说法,当时的作战场景大致如下: 比如一支官军跟民军相遇,先不动手,先喊话,喊来喊去,就开始聊天,聊得差不多,民军就开始丢东西,比如牲口、粮食等,然后就退,等退得差不多了,官军就上前,捡东西,捡得差不多,就回家睡觉,然后打个报告给朝廷,说歼敌多少多少,请求赏赐云云。 应该肯定的是,在当时,有这种行为的官军,占绝大多数,认认真真打仗的,只占极少数,所谓“抛生口,弃辎重,即纵之去”。

哭笑不得。。。是不是聊天还是用的家乡话。。。会不会一来二去都有点熟了。。

之前我说过,明末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是关宁铁骑;排第三的,是天雄军;排在第二的,是秦兵。 关宁铁骑强悍,因为机动;天雄军善战,因为团结;而秦兵的战斗力,因为个性。 我曾查阅明代兵部资料,惊奇地发现,秦兵的主力,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陕西榆林。 榆林,是个非常奇特的地方,据说每次打仗的时候,压根儿不用动员,只要喊两嗓子,无论男女老幼,抄起家伙就上,而且说砍就砍,绝无废话。 因为这里只有士兵,没有平民。

陕西榆林,浙江义乌。这两个地方我算是记住了。

牛的时候,怎么干都行。等到不牛了,还想怎么干都行,那就不行了。 明朝的官员思维,大致就是如此。就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没有人选择。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儿,叫坚持原则。说得不好听,叫不识时务。明朝最后妥协的机会(和清朝议和),就这样被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拒绝了。 十年前,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很讨厌黄道周,讨厌这个固执、不识时务的人。我始终认为,他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直到我知道了黄道周的结局。

有人曾对我说,文明的灭绝是正常的,因为麻烦太多,天灾人祸、内斗外斗,所以四大文明灭了三个,只有中国文明流传至今,实在太不容易。 我想想,似乎确实如此,往近了说,从鸦片战争起,全世界强国(连不强的都来凑热闹)欺负我们,连打带抢带烧带杀,还摊上个“量中华之物力”配合人家乱搞的慈禧,打是打不过,搞发展搞不了(洋务),同化也同不了(人家也有文明),软不行,硬也不行,识时务的看法,是亡定了。 然而,我们终究没有亡,挺过英法联军,挺过甲午战争,挺过八国联军,挺过抗日,终究没有亡。 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 所以我想说的是,当年的这场辩论,或许决定了大明的未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 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 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 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至少有一点儿。

现在的读书人,似乎都在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教育下变得“聪明”了。或者说,不再是那种“迂腐”的儒生,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不过也不要对相反选择的人冷嘲热讽、自以为聪明。

他培养出了袁崇焕,构建了关宁防线,阻挡了清军几十年,熬得努尔哈赤(包括皇太极)都挂了,也没能啃动。无论怎么看,都够意思了。 心血、才华、战略、人才,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已经奉献了所有的一切,然而,他终将把报国之誓言,进行到人生的最后时刻。 清军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 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派出使者,耐心劝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位超级牛人,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而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开始坚守。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黄道周,想起后来的卢象昇,想起这帮顽固不化的人,正如电影《集结号》里,在得知战友战死的消息后,男主角叹息一声的那句台词: 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死心眼。 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但确实是死心眼。 这种死心眼,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叫做——气节。

出发的时候,卢象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钜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昇部。 面对强敌,卢象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昇明白,败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我再重复一遍,这就是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了这么多故事,才明白这句话的沉重。

真实的状况是,很久以前,杨嗣昌就身患重病,据说连路都走不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按照今天的标准,估计早就住进高干病房挂吊瓶了。 然而他依然坚持,不能行走,就骑马,吃不下,就少吃或不吃,矢志不移地追击张献忠。我重复一遍,这并非畏惧,而是责任。 许多年来,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无论旁人如何谩骂、弹劾,始终支持、保护、相信,相信我能挽回一切。 山崩地裂,不可动摇,人言可畏,不能移志,此即知己。 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当他得知襄王被杀时,他非常愧疚,愧疚于自己没有能够尽到责任,没有能够报答一个知己的信任。 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是经不起歉疚的,所以几天之后,他就死了,病重而亡。 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承诺。 他做得或许不够好,却已足够多。

絮絮叨叨说这几句,只是想说: 一、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 二、黄道周挺过来了,我敬佩;卢象昇挺过来了,我景仰;洪承畴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 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而福王府的大批金银财宝也成为李自成接下来几年起事的军费开支。

几年的军费开支哪!亡国往往是内部引起的!

这种编剧思路,很类似于早些年的经典电视剧《渴望》,按照当时编剧的思路,就是找个弱女子,什么坏事、孬事、恶心人到死的事,都让她碰上,整体流程大致是,一棍子打过来,挺住,再一棍子打过来,继续挺住,挺到最后,就“好人一生平安”了。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他挨棍子的数量,估计比《渴望》女主角要多得多,抗击打能力更强,但不同的是,他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因为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 崇祯并非一个温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那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只能收摊。 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请注意,打补丁的,并不一定很节俭,往往很浪费,比如后来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让人去打了个补丁,五十两白银,这哥们全然是败家的,还说特便宜。 而崇祯的补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费。 此外,崇祯还有个特点:走路慢,因为走得快,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节俭是节俭,脸面还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睡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 这工作,谁干? 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简称最最不幸),崇祯知道这点。 知道结局(注: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崇祯和他的祖父万历一样,生性吝啬,他小时候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尽管身为帝王,他无法随意出入于民间,但为了节约起见,他却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崇祯除了是个节俭主义者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本身拥有丰厚的内帑,然后可以大谈节俭,同时也要求所有官员不但要节俭,而且要廉洁。但是,理想主者的错误往往是无视现实的可能性而急于求成,急于求完美,崇祯即是如此。

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似乎才是救国之道。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一个了不起的人。 结局到来的具体过程,就没必要细说了,我说过,我是个有幽默感的人,很明显,至少对于崇祯而言,这段并不幽默。

在一次检讨会上,他紧绷了十四年的神经,终于崩溃了。 他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 “我登基十四年,饱经忧患,国家事情多,灾荒多,没有粮食,竟然人吃人,流寇四起,这都是我失德所致啊,这都是我的错啊!” 他不停地哭,不停地哭。 我同情他。 大臣们似乎也很同情,纷纷发言,说这不是您的错。

哎,再叹一次崇祯。

处理完一切后,崇祯决定,去做最后一件事——自尽。 自尽,是一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说过,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今天叫做景山),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棵树。 应该结束了。 按照惯例,每个人的讲述结束时,会有一句结束语,而当这个王朝结束的时候,也会有一句话,最后一句话。 是的,这句话我已经写过了,不是昨天,也不是前天,而是几年以前,在我的第一本书里,朱元璋登基那一段的最后,有一句话,就是那句,几年前,我就写好了。 还记得吗? 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没错,就是下面这句: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至此,明朝(先不说南明)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很突然的,无力回天般的结束了。人生有时候也是如此,在某一个没有预料的瞬间离开了这个世界。

徐宏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只剩他的母亲无人照料。圣人曾经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 所以在出发前,徐宏祖总是很犹豫,然而,他的母亲找到他,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就这样,徐宏祖开始了他伟大的历程。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我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 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中了状元的徐时行回到了老家,真相已明,恩情犹在,所以他正式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归入徐家。 辛苦养育二十多年,而今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再认父母,收获的时候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父亲拒绝了这个请求,希望他回归本家,认祖归宗。 很明显,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无奈之下,徐时行只得怀着无比的歉疚与感动,回到了申家。 天上终于掉馅饼了,状元竟然都有白捡的。虽说此时他的生父已经去世,但申家的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地把他迎进了家门。 从此,他的名字叫做申时行。 曲折的身世,幸福的童年。从他的养父身上,申时行获取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经验,并由此奠定了他性格的主要特点: 做人,要厚道。

呜呼,小人物也可以伟大!

参考消息:王阁爷送女儿,就这一遭 话说王家屏入仕之后住在京城,女儿每年来看他一次。有回王家女儿就对父亲说:“爹,你看,你总不送我回去,我公婆都觉得你嫌弃他们才不愿登门的。”王家屏一拍脑门,的确有点薄了亲家,于是请了几天假,送女儿回婆家。亲家自然很高兴,然而更高兴的是围观百姓,七里八乡的都来瞧热闹。王家屏难以应付,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又收到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告诉他,此次招待前来看你的乡亲故人、公婆花掉全年总收入的一大半。于是两家都同意,这种事儿以后不可再发生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故事太可爱了。

“十四年时,您说长子幼小,等个两三年。十八年时,您又说您没有嫡子,长幼有序,让我们不必担心。十九年时,您说二十年就册立。二十年时,您又说二十一年举行。现在您竟然说不办了,改为分封,之前的话您不是都忘了吧,以后您说的话,我们该信那一句?”

皇帝也会拖。臣子也会催。这比清朝天天奴才奴才的有意思多了。

“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闹腾得乌烟瘴气,还搞出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副产品。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它会有解决的一天。

历史有时候比剧本都荒唐,笑死。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青史留名的太后也好,籍籍无名的宫女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看到他经历千难万苦,终于平安成人,这就足够了。 所以,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拉着儿子的衣角,微笑着说: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这里使用的是史料原文,因为感情,是无法翻译的。 还有,其实这句话,她是哭着说的,但我认为,当时的她,很高兴。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短短几字,却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浓浓爱意。

这个人就是王锡爵,虽说已经告老还乡,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前共背黑锅的革命友谊,给万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派出专人,去请王锡爵重新出山,并同时请教他一个问题。 王锡爵不出山。 由于此前被人坑过一次,加上都七十四岁了,王锡爵拒绝了万历的下水邀请,但毕竟是多年战友,还教过人家,所以,他解答了万历的那个疑问。 万历的问题是,言官太过凶悍,应该如何应付。 王锡爵的回答是,他们的奏疏你压根儿别理(一概留中),就当是鸟叫(禽鸟之音)!

明朝的皇帝当得也不是那么舒服的嘛。。。

上天总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张居正、戚继光,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聪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没有办法。 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给出了一条没有天赋,也能成功的道路。 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纯粹。 纯粹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志、认真、一根筋、二杆子等等。 纯粹和执著,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执著,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纯粹,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 纯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他们无法被收买,无法被威逼,他们不要钱,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权势和名声。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以及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杨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纯粹的人往往是有信仰的。便如延年乔年兄弟一样。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儿进宫的时候,你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是杨涟的回答,差点没让他一口气背过去: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么错?!” 旁边的周嘉谟连忙打圆场: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么可怕!但要我认错,绝无可能!”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锦衣卫的大棍。 可是他错了。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国家的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我分忧了。”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心中的想法。 从这一刻起,杨涟已下定了决心——以死相报。 一直以来,他都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很活跃,很有抱负,声望也很高,他终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统治天下的皇帝,却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自己的情感、抱负,以及纯粹。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至死不休。 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 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 士为知己者死。

啊。不行,每次看到这样的桥段都很感动,就像儿时读到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的画面一样。

情急之下,几位高干一拥而上,去抬轿子。 这四位高级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英国公张维贤。 前面几位大家都熟,而最后这位张维贤,是最高世袭公爵,他的祖先,就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中阵亡的第一名将张玉。 也就是说,四个人里除杨涟外,职务最低的是部长。我又查了一下年龄,最年轻的杨涟,当时也已经四十八岁了,看来人急眼了,还真敢拼命。 就这样,朱由校在这帮老干部的簇拥下,离开了乾清宫。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只要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帝。

别把国家高层想的很神圣、很严格。就比如这个选皇帝,这不是过家家吗哈哈哈哈

在很多古装戏中,经常可以听到员外这个称呼,比如《水浒传》中的卢俊义、《梁祝》中祝英台之父等。在古代,官的编制定额称为“员”,魏晋时期,开始在正员以外增加名额,称为“员外”,

懂了,员外=没编制

实际上,包括魏忠贤在内的所有新阉人,在刚入宫的时候,只是宦官,并不是太监,某些人甚至一辈子也不是太监。 因为太监,是很难当上的。 宫里,能被称为“太监”的,都是宦官的最高领导。太监以下,是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当差。

有时候,骂别人太监还给别人长脸了。。。建议直接骂阉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都很有代表性: 崔呈秀,原本是一贪污犯,收了人家的钱,被检举丢了官,才投奔魏公公。 施凤来,混迹朝廷十余年,毫无工作能力,唯一的长处是替人写碑文。 许显纯,武进士出身,锦衣卫首领,残忍至极,喜欢刑讯逼供,并有独特习惯——杀死犯人后,将其喉骨挑出,作为凭证,或作纪念。

后面的事实证明,这样的乌合之众最后也帮不上什么忙:树倒猢狲散。

但相对而言,以上三位还不够份儿,要论王八蛋程度,还是冯铨先生技高一筹。 这位仁兄全靠贪污起家,并主动承担陷害杨涟、左光斗等人的任务,唯恐坏事干得不够多。更让人称奇的是,后来这人还主动投降了清朝,成为了不知名的汉奸。 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贪官、阉党、汉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人格,说他是禽兽,那真是侮辱了禽兽。

当他放弃自己的底线时,他的灵魂已经交给了魔鬼。

综上所述,魏忠贤手下这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个特点: 什么都干,就是不干好事;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是三党的成员,在彻底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加入阉党这个“温馨”的集体,成为毫无廉耻的禽兽之前,他们曾经也是人。 多年以前,当他们刚踏入朝廷的时候,都曾品行端正满怀理想,立志以身许国,匡扶天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谨言慎行,并期冀最终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伟人。 但他们终究倒下了,在残酷的斗争、仕途的磨砺、党争的失败面前,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勇气和尊严,并最终屈服,屈服于触手可及的钱财、权位和利益。

千万不要失去最后的勇气和尊严,并最终屈服,屈服于触手可及的钱财、权位和利益。

几年之间,所谓“众正盈朝”已然变成了“众兽盈朝”,魏公公手下那些飞禽走兽已经遍布朝廷:王体乾掌控了司礼监,顾秉谦、魏广微进入内阁,许显纯、田尔耕控制锦衣卫。六部里,只有吏部部长赵南星还苦苦支撑,其余各部到处都是阉党,甚至管纪检监察的都察院六科都成为了阉党的天下。 对于这一转变,大多数书上的解释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品质败坏,等等。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实在。 魏忠贤能拉人,因为他实在。 你要人家给你卖命,拿碗白饭对他说,此去路远,多吃一点,那是没有效果的。毕竟千里迢迢,不要脸面,没有廉耻来投个太监,不见点干货,心理很难平衡。 在这一点上,魏公公表现得很好,但凡投奔他的,要钱给钱,要官给官,真金白银,不打白条。 相比而言,东林党的竞争力实在太差,什么都不给还难进,实在有点难度过高。 如果有人让你选择如下两个选项:坚持操守,坚定信念和理想,一生默默无闻,家徒四壁,为国为民,辛劳一生。 或是放弃原则,泯灭良心,少奋斗几十年,青云直上,升官发财,好吃好喝,享乐一生。

庆幸现在我们不需要做如此残酷的选择,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似乎如果真的非得二选一,我可能会选后者。。要真的不顾家人、清贫一生,实在是太难了。(不过也许到时候真的会许国不复为身谋。

但要办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大明毕竟是法治社会,要干掉某些人,必须要有罪名,至少要有个借口。但魏公公查遍了杨涟等人的记录,作风问题、经济问题,都统统没有。 东林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点:他们或许狭隘,或许偏激,却不贪污、不受贿、不仗势欺民,他们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这世上,没有贪赃的杨涟。” 混社会的游民,油滑的县吏,唯利是图、狡猾透顶的官僚汪文言,为了在这丑恶的世界上生存下去,他的一生,都在虚伪、圆滑、欺骗中度过,他的每次选择,都是为了利益,都是妥协的产物。 但在这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作出了最后的抉择:面对黑暗,决不妥协。 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

在一次严酷的拷打后,杨涟回到监房,写下了《告岳武穆疏》。 在这封文书中,杨涟没有无助的抱怨,也没有愤怒的咒骂,他说: “此行定知不测,自受已是甘心。” 他说:“涟一身一家其何足道,而国家大体大势所伤实多。” 昏暗的牢房中,惨无人道的迫害,无法形容的痛苦,死亡边缘的挣扎,却没有仇恨,没有愤懑。 只有坦然、从容,以天下为己任。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知道死后何人知晓,不知道能否平反,也不知道这份血书能否被人看见。 毫无指望,只有彻底的孤独和无助。 这就是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伏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左光斗的愤怒似乎越发激烈。他摸索着地上的镣铐,作出投掷的动作,并说出了最后的话: “你还不走?!再不走,无需奸人动手,我自己杀了你(扑杀汝)!” 面对着世界上最温暖的威胁,学生眼含着热泪,快步退了出去。 临死前,左光斗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一个人应该坚持信念,至死也不动摇。

魏忠贤不明白,许显纯不明白,甚至燕大侠也不明白,顾大章之所以忍辱负重,活到今天,不是心存侥幸,不是投机取巧。 他早就想死了,和其他五位舍生取义的同志一起,光荣地死去,但他不能死。 当杨涟把绝笔交给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有义务活下去,有义务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把邪恶的丑陋、正义的光辉,告诉世上所有的人。

处斩之日,五人神态自若。 沈扬说:“无憾!” 马杰大笑: “吾等为魏奸阉党所害,未必不千载留名,去,去!” 颜佩韦大笑: “列位请便,学生去了!” 遂英勇就义。 五人死后,明代著名文人张溥感其忠义,挥笔写就一文,是为《五人墓碑记》,三百余年后,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嗟夫!大阉之乱,以缙绅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五人墓碑记》 颜佩韦和马杰是商人,沈扬是贸易行中间人,周文元是轿夫,杨念如是卖布的。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其实我并不喜欢东林党,因为这些人都是书呆子,自命清高,还高谈阔论,缺乏实干能力。 小时候,历史老师讲到东林党时,曾说道:东林党人并不是进步的象征,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士大夫。 我曾问:何谓封建士大夫? 老师答:封建士大夫,就是封建社会里,局限、落后、腐朽的势力,而他们的精神,绝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 多年以后,我亲手翻开历史,看到了另一个真相。 所谓封建士大夫,如王安石,如张居正,如杨涟,如林则徐。 所谓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给脸不要脸,瞧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 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 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也不会认识的普通百姓,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东林党的故事是一帮有着纯粹理想的人的故事。即便他们保守、不懂变通、自命清高,有着太多迂腐书生的共同缺点,但是每当读到他们的故事,都只有敬佩、感动。他们也许不是那个年代最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们是为了理想奋斗终生的人,这就够了。

事实确实如此,万事如意,天下太平,一封信足矣。 奇迹啊,现将此信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胡大人,我记得你以前出外巡视的时候曾经说过,各州县都要节约,过路官员不准铺张浪费,但今天我县接待一个过往人员的时候,他认为招待过于简单,竟然毒打了服务员,还敢自称是您的儿子。我一直听说您对儿女的教育很严格,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呢?这个人一定是假冒的,败坏您的名声,如此恶劣,令人发指,为示惩戒,他的全部财产已被我没收,充入国库,并把此人送到你那里去,让你发落。

《高情商》《又有点阴阳怪气》《我太喜欢了》

同时他还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诗词书画,也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哀愁,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掺着沙子的米饭。对那些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饥民而言,一幅字画是王羲之的还是怀素的,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字画的纸够不够厚,方不方便消化。

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每当张居正结束应酬,离开丰盛的酒席,走出金碧辉煌的王府门口时,总能看到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和无家可归只能睡大街的流浪者。 原来天堂和地狱只有一墙之隔。 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当无数的贫民受到压榨,失去土地四处流浪的时候,高贵的大人们却正思考着明天去何处游玩,该作一首什么样的诗。 这些在官员们看来并不稀奇的场景却深深地打动了张居正,因为他和大多数官员不同,他还有良心。 面对着那些乞求和无助的眼神,面对着路旁冻饿而死的尸骨,张居正再次确立了他的志向,一个最终坚持到底的志向——以天下为己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倘若有机会,我也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去构造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被写进了大大小小的史书,堪称史上之奇观。 在听到这句话后,海瑞呆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过气,然后就开始吐,先吐这顿的,再吐上顿的,最后是黄胆水。 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吓得魂不附体,紧紧贴着墙壁,一动也不敢动。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伤。说来真有点儿讽刺意味,嘉靖信任严嵩、信任徐阶,给了他们高官厚禄,结果一个把他当工具,一个把他当傀儡,唯一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个痛骂过他、又被他关进监狱的海瑞。

海瑞。。。牛的。

作为曾经在太医院干过的医生,此时的李时珍已经成了传奇人物,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医术且不说,想想当初这人给皇帝都号过脉,那就是御医,说起来咱这辈子还看过御医,也够吹个三五十年的。 名声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时珍就算闭着眼睛号脉,混个百万富翁也绝不成问题。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开始远行,足迹踏遍了全国十三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曾亲自品尝过许多药材植物,好几次差点儿植物中毒,一命呜呼。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了宽敞的诊所,也放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respect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没有能够看到此书的出版。 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很快脱销,并迅速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书籍。而李时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阶、张居正,成为被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 而对于《本草纲目》的意义,其实不需要用它的传播范围以及受到的夸赞加以肯定,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出现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现在仍然继续,这就够了。

这便是对于成功最好的注解: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什么名留青史,建功立业,都比不上follow your heart。

参考消息:赵贞吉的人缘 赵贞吉与高拱一样,都有个刚愎自用的毛病。八月入阁,赵大学士就在皇帝面前发表了自己的上任感言:“朝廷的纲纪、边防、政务都废弛了一段时间了,臣我有心整顿朝政,就是担心会遭人记恨,恳请皇上您到时候一定要为我做主啊。”这么一声张,不仅公开让皇帝为自己撑腰,还无视内阁此前的工作成绩,结果自然和他说的一样,刚入阁就在同僚内部落了个坏人缘。九月,赵贞吉又上疏,告了边关处理战事不利的御状,不仅把边将骂了,兵部乃至首辅李春芳也都在他的谴责之列,成功地创造了个人一举而树众敌的新纪录。

《低情商》《文字的艺术》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倘若真想解决问题,痛骂自然是不够的。

唯一的失败者是赵全。这位仁兄毫无廉耻地当了十几年走狗,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 历史又一次证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被所有人背叛,因为奴才终究只是奴才。

所有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被所有人背叛。

其实自从元朝取消国号后,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数蒙古人的心愿,所谓回中原当大地主,梦里时常也能见到。

哈哈哈哈哈哈哈

而赞成的自然是高拱、张居正一帮人,但高拱毕竟是内阁大学士,算是皇帝的秘书,不便公开表态。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朝廷里反对声一片,强行批准定被口水淹死,便见风使舵,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想出了这个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杰出政治家的光荣称号。而这个办法,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卓越才能,包括:钻空子、绕道走、打擦边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对派首领张溶,可还没等他说话,张溶就叫嚣起来: “无论你说什么,我们都绝不同意!” “没问题,”高拱笑着说道,“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来表决。” 张溶目瞪口呆,因为事实证明,高拱并没有开玩笑。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封贡票决”事件发生了,大家不闹腾了,开始投票。据史料记载,参与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经过商议,赞成、反对双方坚持了各自的观点,陆续发言,而最后的结果却更让人哭笑不得。 经皇帝公证,验票统计如下:赞成者合计二十二人,反对者合计二十二人。 这下白闹了,事情又被踢给了皇帝。 这大概算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说了不算,内阁说了也不算,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竟然要靠投票解决问题,实在有负“黑暗专制”的恶名。 当然,高拱兄不是什么自由斗士,对搞民主也没啥兴趣,他之所以来这么一出,实在是另有企图。 根据我的估计,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过票数,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提议投票。因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会推给皇帝,可是皇帝不会管事,自然就会推给内阁,而内阁,是高拱说了算。 于是一圈绕回来,还是绕到了高拱的手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原来咱们很早就实现了自由民主的君主立宪制🐶

在张居正看来,六部也好,给事中也好,御史也好,都该归我管,我说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瞎吵。 因为他很明白,互相限制、互相制约固然是一种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讲一句,他讲一句,争得天翻地覆,说得振振有词,其实一点儿业务都不懂,结果十天半个月,什么都没办。而对于这些人,张居正一贯是深恶痛绝。

民主是需要成本的。(我想到了台湾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法,却很合理。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张居正的一生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理想驱动着我们前行,良心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Neway啊Neway,千万不要丢了理想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