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电竞相比传统体育更有潜力,但同时也有着许多先天或后天不足的行业。
先天的不足我们无法避免,但也必须认识到不足在哪,这样才能思考如何巧妙的隐藏起这些先天不足。依我拙见,先天不足主要两点,1. 电子竞技以游戏为载体,而游戏具有时效性,同时又与游戏开发商有着直接关系。2. 游戏先天的吸引力导致更易成瘾。虽然传统体育也是从游戏发展而来,但是初期并不是以让人想玩,让人想花钱玩为直接目的,譬如篮球只是某个美国体育老师开发的供学生体育课娱乐的活动。而所有(非情怀向)游戏的最初目的
只有一个:吸引玩家玩。这两点无可避免,但其实说白了并不是电竞的不足,而是电竞的载体-游戏的不足。因此,为了隐藏这个缺陷,必须得有个长久的计划:慢慢使人相信游戏不等于电竞。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先天不足,而什么能被人接受只是取决于什么能被人们相信,就像人们相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信贸易一定能带来双方受益,所以资本主义大行其道。幸运的是,我们要做的和后天不足要解决的是有着相同目标的。
后天不足我们可以解决,而其实大部分的缺陷(或者说缺陷的解决方法)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解决起来并不是需要按点解决。最明显的两个后天问题在于社会认同感的缺失和电竞行业的不专业性。社会认同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长久的网瘾少年的宣传,让人们相信电竞=游戏=玩物丧志,而同时职业选手短暂又不明朗的职业生涯,以及退役后的生存问题也使得许多家长望而却步。要改变这种社会认同感,可以对症下药。譬如能否寻找途径为青训选手保留学籍甚至学训合一拿到高中文凭?譬如能否多在大一大二的年轻人中寻找选手,消除大众对比赛选手=网瘾少年的刻板观念?这些建议其实与第二点息息相关:电竞行业的不专业性。不专业性一定程度是因为资本问题,随着这两年大量的资本融入,似乎这个问题肯定能得到解决。但事在人为,能推动电竞发展的不是冷冰冰的钱,而是前仆后继的电竞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此,既然得有人这么做,那为什么我们不做这出头鸟呢?看似资本注入,但其实给外界表现出来的形象仍然是五个网瘾少年打游戏,教练点外卖,其他工作人员微博办公。专业性有选手、俱乐部和联赛层面,选手是否有意识(或者说是否有人教育他)自己是一个公众人物,青年偶像?选手每天的训练是否真的专业(职业篮球选手的一天不会只有打野球和打训练赛)?俱乐部是否有全面的职能配置(比如我感兴趣的数据分析师是做什么的?难道就是一个统计员?有没有运用自己的数学技能作出分析,需不需要每周将分析的结果汇总报告?)?俱乐部是否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合同条款,是否会除了提供电脑外给选手其他帮助(公关?体能?法律?)?联赛是否有明确公开的管理机制,还是说腾讯黑箱投票?这些提到的粗鄙想法只是我的浅陋建议,我相信电竞的未来会更好,也相信RNG的未来更为明朗,祝愿RNG能成为中国电竞产业的“皇马”。